当前位置:第一药 > 饮食养生 > 正文

五谷养生小米最佳

中医认为,同样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最佳。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早已被世界各国尊崇和推广。我国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即五谷杂粮与豆类为主食,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主食谷物。而副食多是新鲜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蔬菜,同时适当吃一些水果、菌类、藻类,外加少量肉类。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营养结构。

中医认为,同样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最佳。粟米又称、谷子、粟谷。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其功效:①健脾和中,治、泄泻、肢体等症。②滋胃阴清虚热,治有热之口渴能饮、善饥,以及消渴病。③益肾安眠,治肾湿热导致的淋漓不尽等症。陈小米苦寒,具有止痢、解烦渴的作用。

上一层“”可滋阴强身,用于治疗肾阴亏损。中医认为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阴长力,补液填精,滋阴之功胜于。

小米以颗粒饱满、充实、色鲜为佳,发霉变质不宜食。小米与同食易令人吐泻,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多食。

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诚为养生保健之佳品。小米为大众喜食之品,食疗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小米最佳。特精选以下6个食疗方供大家选用。

小米粥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

小米 小米100克,30克,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用于治疗之泄泻及气血不足体质的补益。

小米糊 小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煮糊调食用,用于小儿调养或小儿消化不良。

小米 小米50克,15枚,15克煮粥,加红糖适量食用。主治产后体虚。

小米 小米15克,4~5克,水煎服。适用于引起,一般安神药无效者。

小米糊 小米500克磨面,炒黄,芝麻180克炒黄打碎,每次取小米面30克,芝麻10克,白糖酌量,白开水300毫升调服,早晚各1次。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节,避免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五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

《内经》饮食养生之顺时辩证选食

饮食养生作为《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大量深刻精辟的养生学原理,深入研究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对

冬季养生的白色食物

有“菌中之冠”的美誉。它既是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可以滋阴润肺,但与此同时它的粘性较大,使人体的痰不容易咳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天冷进补是不是非得昂贵的补品不可呢?并非如此。要知道,每种食物都有它的特性,就像是白色的食物如银耳、、等常见的食材中,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特性。

平民菜吃对了也养生

很多人认为山珍海味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寿,其实这种“只求最贵不求最好”的饮食观念是不正确的,食物不在于贵贱,关键要看营养高不高,炒、番茄汤这种平民菜肴,只要烹饪得当,原料搭配科学,照样有不俗的养生作用。下面为您推荐几道平民菜,告诉您它们好在哪里。炒 强脾健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热根温

中医养生之“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强大物质基础,占据重要地位。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健康长寿为人人所向往。善待生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养生保健就是保养生命。下面仅就四个方面对“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加以阐述。“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强大物质基础,占据重要地位。所谓“安身之本,必资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