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性分类的中药
中药药性是指以人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反应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例如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橙子】止呕恶,宽胸膈,消瘿,解酒,杀鱼、蟹毒。 ①《食性本草》:行风气,疗瘿气,发瘰疬,杀鱼虫(’虫’一作’蟹’)毒。 ②《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③《[ 详情 ]
【牡蛎肉】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详情 ]
【薯莨】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详情 ]
茜草茎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①《履巉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③《苏州本产药材》:行血,活血。治痈毒,损伤。 ④《药材资料
茜草藤
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
茨菇草
止血,催产。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
茨黄连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流感,热痢,腹泻,黄疸,吐血,目赤翳膜,喉痛,牙痛,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捣根取浆含口中,治牙痛。 ②《分类草药性》:泡水搽火眼,点翳膜,治喉痛。 ③《陆川本草》:泻火
茭白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
茯神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
茯神木
平肝安神。治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 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②《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
茯苓皮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茱卷皮
活血;散瘀;止痢。主跌打损伤;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