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茯苓

[Fú Línɡ]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茯苓图片

茯苓英文

Indian Buead,Tuckahoe

茯苓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㈠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㈡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㈢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茯苓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茯苓功效与作用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茯苓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茯苓性味

甘、淡、平

茯苓归经

心;脾;肺;肾经

茯苓图片

茯苓药物形态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茯苓性状鉴别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茯苓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加碘化钾试液1滴,显深红色,如加α-萘酚及浓硫酸,显橙红色至淡红色。(检查多糖类)(2)取粉末0.5g加丙酮10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3)薄层色谱 取粉末2g,加乙醚4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用苯-95%乙醇(9:1)上行展开,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有黄绿色及紫色两个荧光斑点。

茯苓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获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茯苓炮制方法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茯苓毒性

羧甲基茯苓多糖毒性低,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 3.13g/kg。对犬的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大剂量(人常用量的500倍)给药后的开始2周,小鼠体重有明显抑制,可使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加,GPT亦轻度增加。

茯苓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防潮。

茯苓相关论述

①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②《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③《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④《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茯苓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茯苓注意事项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出处

《本经》

茯苓药方

①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②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③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④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⑧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⑨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⑩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⑾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⑿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⒀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⒁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纲目》茯苓酒)

⒂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补缺肘后方》)

茯苓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赤茯苓

赤茯苓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①《药性论》:破结气。 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 发布于 2022-02-03 16:39:26
白土茯苓

白土茯苓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

  • 发布于 2022-02-26 03:09:32
茯苓皮

茯苓皮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 发布于 2022-01-17 20:46:21
土茯苓

土茯苓

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①《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②《本草图经》:"敷疮毒。" ③《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④《纲目》:"

  • 发布于 2022-02-24 08:09:12

相关中药知识

莲子茯苓糕养生

莲子茯苓糕养生

中医认为,能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不利、胀满、咳逆、呕哕、泄泻、、淋浊、惊悸。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中医认为,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吐血、、、肺、虚劳、消渴、热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23
白扁豆和茯苓除湿效果哪个好,白扁豆和薏米哪个祛湿效果好

白扁豆和茯苓除湿效果哪个好,白扁豆和薏米哪个祛湿效果好

白扁豆、薏米、茯苓等中草药都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适量进食可缓解湿气过重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那么白扁豆和薏米哪个祛湿效果好?白扁豆和茯苓除湿效果哪个好? 1、白扁豆和薏米哪个祛湿效果好 白扁豆和薏米的祛湿效果都是不错的。两者都可用于改善水肿、脚气、小

  • 发布于 2022-12-18 09:30:09
芡实和莲子能一起煮吗,茯苓和芡实能一起吃吗

芡实和莲子能一起煮吗,茯苓和芡实能一起吃吗

茯苓也可称为玉灵、茯灵、万灵桂等,它含有丰富的茯苓酸、土莫酸、松磷酸、多聚糖、茯苓聚糖等营养成分,且与芡实一样,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茯苓和芡实能一起吃吗? 1、茯苓和芡实能一起吃吗 茯苓和芡实能一起吃。茯苓、芡实可与大米煮粥食用,具有健脾除湿、益肾固精、利水消肿的功

  • 发布于 2022-12-18 09:24:21
芡实茯苓怎么吃祛湿最好,芡实加茯苓有什么功效

芡实茯苓怎么吃祛湿最好,芡实加茯苓有什么功效

芡实和茯苓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两者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芡实能够补肾益精,茯苓能够清热解毒,那么芡实加茯苓有什么功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芡实加茯苓有什么功效 芡实和茯苓一起食用有健脾止泻、利水祛湿、补肾固精的作用。当患者出现感冒腹泻时,可以使用芡实

  • 发布于 2022-12-17 09:04:51
薏米仁和芡实哪个祛湿效果好,芡实和茯苓哪个祛湿效果好

薏米仁和芡实哪个祛湿效果好,芡实和茯苓哪个祛湿效果好

芡实、茯苓、薏米仁是很常见的一种食材,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好,且都具有健脾除湿、利尿消肿的功效,但芡实和茯苓哪个祛湿效果好呢?薏米仁和芡实哪个祛湿效果好? 1、芡实和茯苓哪个祛湿效果好 芡实和茯苓的祛湿效果都比较好,在临床上,它们可单独作为祛湿药物使用,也可

  • 发布于 2022-12-17 10:07:07
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哪种药健脾祛湿不上火

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哪种药健脾祛湿不上火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祛除体内湿气,就不会生病,很多中医也认为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湿气导致的,因为湿气导致脾胃失调,湿气在体内郁积还容易郁积化火导致各种口苦等其他疾病。用哪种药健脾祛湿不上火,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均可。 健脾祛湿不上火的药 1、赤小豆 赤小豆有着祛湿

  • 发布于 2023-04-12 08:23:5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