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中药
在中医学中甘味,具有补虚气血、缓解疼痛、解百药之毒等作用。多用于虚症、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如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 甘味:美味,觉得味道美之意,就是甜的滋味。甘味——百味之王。甜属于五味中的“甘”味,甘味是五味之中给人的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看其甲骨文的字形:这个字的构成是象形加指事,外面是一个口字,是“口”的早期象形字;口中含着“一”字,代表一种物品。整个字看上去很像我们口里含着糖块在品味,说明甘味给人一愉悦感,属于美味之品,所以“甘美”二字含义相近,可以通用。
【凤凰木】平肝潜阳。主肝热型高血压,眩晕,心烦不宁[ 详情 ]
【血风藤】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详情 ]
【马蔺根】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纲目》:主痈疽恶疮。[ 详情 ]
板栗
果实:滋阴补肾。主治肾虚腰痛。每服2~4两。 花序:止泻。主治腹泻,红白痢疾,久泻不止,小儿消化不良。瘰疬瘿瘤。 壳斗:治丹毒、红肿。 树皮:主治疮毒漆疮。 根皮:主治疝气。 叶:主治百日咳。用量3~
栗叶
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
栗壳
治反胃,鼻衄,便血。 ①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治泻血。
栗壳牛肝菌
治疗大骨节病。
栗子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③《唐本
栗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
栗毛球
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 ①《补缺肘后方》:治丹。 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③《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栗荴
治瘰疬,骨鲠。
栝楼
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①《别录》:主胸痹。 ②《本草图经》:主消渴。 ③成无已:通胸中郁热。 ④《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栝楼子
润肺,化痰,滑肠。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 ①《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 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 ③《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