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
苦味药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燥即燥湿,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阴,一是泻火存阴,二是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功效与抗菌、抗炎、杀虫、平喘止咳、致泻、止吐等作用有关。
【大乌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详情 ]
【小石仙桃】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详情 ]
【蜈蚣藤】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详情 ]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
桤木
清热凉血。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桤木枝梢
清热降火,止血止泻。治吐血,衄血,水泻,痢疾,黄水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降火,止水泻。治吐血、衄血。 ②《四川中药志》:治黄水疮。夏日以本品当茶服。可防水泻。
桤木皮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崩漏;肠炎;痢疾;风火赤眼;黄水疮
桦木皮
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 ①《伤寒身验方》:浓煮汁冷饮,主伤寒时行热毒疮(豌豆疮)。 ②
桦树液
①《吉林中草药》:止咳。治痰喘咳嗽。 ②《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坏血病,肾脏病,痛风。有清热解毒作用。
桦树皮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痢疾,肝炎,尿少色黄,急性乳腺炎;外用治烧烫伤,痈疖肿毒。
桦菌芝
消积,化瘀,抗癌。治小儿食积,食管癌,胃癌,子宫癌。
桧叶
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 ①《福建民间草药》:杀虫除秽,散结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 ②《福建中草药》:祛风散寒,活血消肿。
梅根
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治风痹。 ②《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