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瓜螺
清火明目。主眩晕;目昏
瓜馥木
治坐骨神经痛,关节炎。
瓠子
利水,清热,止渴,除烦。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热。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
瓠子子
《滇南本草》: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撮,治咽喉肿疼。
瓢瓜
利湿消肿。主治腹胀。
瓣蕊唐松草
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痈肿疮疖,浸淫疮。 ①《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瓦松
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 ①《唐本草》: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 ②《本草图经》:行女子经络。 ③《纲目》:大肠下血,烧
瓦楞子
化痰,软坚,散瘀,消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 ①《日华子本草》: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症癖。 ②《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③《丹溪心法》:能消血
瓦草
清热,止痛,利水通淋。治肺热咳嗽,风湿骨痛,腹痛,外伤疼痛,淋病。 ①《滇南本草》:开关通窍,清肺热,利小便,治热淋。 ②《云南中草药选》:镇痛,止血,清热,利水,通窍。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腹痛等各
瓦韦
利尿,止血。治淋病,痢疾,咳嗽吐血,牙疳。 ①《唐本草》:疗淋。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酒煎服。 ⑧《江苏植药志》:有止血作用。 ④《浙江民间草药》:止咳嗽吐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