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缅茄
①《灵秘丹药笺》: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涂治牙疼。 ②《滇略》:拭眼去翳,亦解疮毒。
缘桑螺
①《范汪方》:主脱肛。烧之以猪脂和敷之。亦可末敷之。 ②《小儿宫气方》:治小儿惊风,用七枚焙研,米饮服。
缘毛筋骨草
清热,凉血,消肿。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外用治跌打损伤。
缘毛鸟足兰
益肾。主头晕目眩
缠竹黄
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惊风,肝热目赤,口苦,黄疸,筋骨热痛等症。
缩砂蜜
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安胎。用于胸腹胀痛、消化不良、胎动不安等。
缬草
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②《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 ③《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④《
罂粟
治反胃,腹痛,泻痢,脱肛。 ①《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②《纲目》:治泻痢,润燥。 ③《医林纂要》:除胃热。
罂粟壳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 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 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 ③《纲目》:止泻痢,
罂粟嫩苗
《纲目》:作蔬食,除热润燥,开胃厚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