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羊毛绒球蟹
清肠止痢;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痔疮肿痛
羊毛草根
调气,补虚,清热,解表。
羊洪膻
温中散寒。用于克山病,心悸,气短,咳嗽。
羊皮
①《食疗本草》:去毛,煮羹:补虚劳。煮作膳食之:去一切风,治肺中虚风。 ②《纲目》:干皮烧服,治蛊毒下血。
羊红膻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主克山病;心改建;气短;咳喘
羊耳朵叶
治臁疮、顽疮久不收口,跌打创伤。 ①《滇南本草》:取叶去尖蜜炙,治久咳良;贴臁疮溃烂,顽疮久不收口,生肌长肉。 ②《南宁市药物志》:捣烂治跌打刀伤。
羊耳菊
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羊耳蒜
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强心,镇静。治崩漏,白带,产后腹痛,外伤急救。
羊肉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疼,寒疝,中虚反胃。 ①《别录》: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②《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产妇
羊肌藤
祛风湿,止痛,除病毒。主治风湿瘫痪,风湿腰痛,胃痛,皮肤疮毒,毒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