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芸薹子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芸薹子油
解毒消肿;润肠。主风疮;痈肿;汤火灼伤;便秘
芸香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感冒发热,牙痛,月经不调,小儿湿疹;外用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
芸香草
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 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酸痛及腹胀作痛。 ②《重庆草药》:治风湿麻木。 ③《云南中草药》:清暑透表,利湿和胃。治伤暑,夏月感冒
芹花
《唐本草》:主脉溢。
苋
清热,利窍。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①陶弘景:赤苋:能疗赤下。 ②《唐本草》:赤苋: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 ③孟诜:补气除热。 ④《本草拾遗》:紫苋:杀虫毒。 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 ⑥《本草图经
苋实
清肝明目,通利二便。治青盲翳障,目雾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 ①《本经》: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 ②《别录》:主白翳,杀蛔虫。 ③《日华子本草》:益精。 ④《本草图经》:主翳目黑花,
苋根
治阴囊肿痛,痔疮,牙痛,跌打损伤,崩漏,带下。 ①《纲目》:治阴下冷痛,入腹则肿满杀人,捣烂敷之。 ②《分类草药性》:红苋菜根:破症瘕、血块。煅灰搽鼻蚁子。 ③《四川中药志》:根梗:治鼻匿;根:治红崩
苋菜
子:清肝明目。用于角膜云翳,目赤肿痛。 根:凉血解毒,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红崩白带,痔疮。
苍山冷杉
理气散寒。主治发痧气痛,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