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苦白蹄
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利尿;解蛇毒。主咳嗽;哮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咽喉肿痛;牙周炎;尿路结石;水肿;毒蛇咬伤
苦石莲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治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止痛,捶烂敷之。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癍痧症。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疮疡,尿血。 ④《广西中药志》:
苦碟子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治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腹痛,黄水疮,痔疮。 ①《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吐血,衄血
苦竹叶
清热,明目,利窍,解毒,杀虫。治消渴,烦热不眠,目痛,口疮,失音,汤火伤。 ①《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②《食疗本草》:主口疮,目热,瘖哑。 ③《日华子本草》: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
苦竹根
《食疗本草》:大下心肺五脏热毒气。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
苦竹沥
清火消痰,明目利窍。 ①《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②《药性论》:治眼赤。 ③《日华子本草》:苦竹作沥,功用与淡竹同。 ④《纲目》:治牙疼。
苦竹笋
清热,除湿,利水,明目。治消渴,面目黄,脚气。 ①《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 ②《食疗本草》:主逆气。 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
苦竹茹
①《食疗本草》:主下热壅。 ②《纲目》:止尿血。
苦糖果
祛风除湿,清热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疔疮。
苦绳
消炎,通乳,利尿,除湿,止痛。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虚咳,胃痛,风湿疼痛,痈疮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