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豆瓣香
法痰止咳;化瘀止血。主慢性气管炎;跌伤瘀痛;外伤出血
豆腐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②《纲目》:清热散血。 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④《本草
豆腐泔水
①《纲目拾遗》:通便,下痰,通癃闭。 ②《随息居饮食谱》:一味熬膏,治疮甚效。
豆腐浆
补虚润燥,清肺化痰。治虚劳咳嗽,痰火哮喘,便秘,淋浊。 ①《药性考》:清热下气,利便通肠,能止淋浊。 ②《纲目拾遗》:清咽,祛腻,解盐卤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清肺补胃,润燥化痰。
豆腐渣
治疮疡肿毒,大便下血。
豆腐渣果
收敛,解毒。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农药六六六中毒。
豆腐渣果根
涩肠止泻;解毒。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
豆腐皮
①《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②《纲目拾遗》:养胃,滑胎,解毒。
豆蔻
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用于食欲不振、胸闷恶心、胃腹胀痛。
豆蔻壳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