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豌豆
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①《绍兴校定证类本草》:主调颗营卫,益中平气。 ②《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③《纲目》:研末涂痈肿、痘疮。 ④《本草从新》:理脾胃。 ⑤《医林纂要
豌豆七
散瘀止痛;止血;安神。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痛经;失眠
豌豆七根
清热止泻;散瘀止痛;安神。主痢疾;泄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心烦;失眠
豚卵
补肾纳气,治哮喘,疝气,少腹急痛,癃闭。 ①《本经》:主惊痫,癫疾,除寒热,奔豚,五癃邪气挛缩。 ②《千金·食治》:除阴茎中痛。 ③《纲目》:治阴阳易病,少腹急痛,用热酒吞二枚。
象头花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主食积胃痛;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象牙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治痫病惊悸,骨蒸痰热,痈肿疮毒,痔漏。 ①《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③《开宝本草》:主诸
象牙参
润肺止咳;补虚。主咳嗽;哮喘;病后体虚;虚性水肿
象皮
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①《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 ②《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③《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 ④《本
象皮木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感冒,肺炎,百日咳,痧气胃痛泄泻,妊娠呕吐,跌打创伤,溃疡出血。 ①《陆川本草》:止血,生肌,消肿。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刀伤,用树液涂。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伤风,痧气,
象肉
《开宝本草》:主秃疮,作灰和油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