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马交儿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咽喉肿痛,结膜炎;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睾丸炎,皮肤湿疹。
马先蒿
祛风,胜湿,利水。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妇女白带,疥疮。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②《别录》: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小便。 ③陶弘景:主恶疮。 ④《
马兜铃
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 ①《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
马兰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
马刀
散结消痰,通淋。治水瘿,气瘿,痰饮,淋病,妇人赤白漏下。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②《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③《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马刀肉
①《纲目》:同蚌。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明目,除热、止渴,解酒毒。治妇人劳损下血。
马勃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①《别录》:主恶疮、马疥。 ②陶弘景:敷诸疮。 ③《本草衍义》: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④《纲目》:清肺,散血热,
马唐
①《别录》:主调中,明耳目。 ②《本草拾遗》:煎取汁,明目润肺。
马宝
镇惊化痰,清热解毒。治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 ①《纲目》:治惊痫,毒疮。 ②《饮片新参》:消肝脑,化热痰,治痉痫,止吐衄。 ③《现代实用中药》:对于神经性失眠、癔病、痉挛性
马尔康水黄连
清热燥湿;解毒。主腹痛下痢;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