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别名:鲔、鮥、叔鲔、尉鱼、仲明鱼、鱏、乞里麻鱼、碧鱼。 鲟鱼的功效与作用:益气补虚,活血通淋。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鲟鱼英文
鲟鱼来源
鲟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为近海和大江下层鱼类,偶亦进入沿江大湖中以食鱼类为主,并食虾、蟹等动物。7-8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为3-4月,产卵场可能在长江上游一带,精巢呈乳白色,极松软。成熟卵巢呈灰黑色,卵径约为2.7mm,誉为珍品。
2.为近海和大江底层鱼类,加游性或半回游性。5-6月间喜群集河口,主食动物性食物。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资源分布:1.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亦见于钱塘江和甬江口及黄海、东海沿岸。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参及长江、黄河、钱塘江等流域。
鲟鱼功效与作用
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鲟鱼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鲟鱼性味
鲟鱼归经
鲟鱼药物形态
体长达2米以上,背部狭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横裂,吻须2对,等长,平行横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颌两侧各有1块骨板;体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较大,背、腹侧各2行,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和头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鳍均为青灰色。
以上动物的鳔(鱼鳔)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鲟鱼化学成分
白鲟肌肉含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二十五碳烯酸(pentacosenoic acid),二十六碳烯酸(hexacosenoic acid)。还含铁、铜、锰、锌、钴、镍、镁、铝、钒等。
鲟鱼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2.《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3.《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4.《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鲟鱼注意事项
不宜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