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Lí]

别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梨的功效与作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①《千金·食治》:除客热气,止心烦。②《唐本草》: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差。又主热嗽,止渴。③《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去皮、核)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或捣汁点眼。

梨图片

英文

fruit of Bretschneider pear,fruit of Sand pear

来源

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区山坡阳处。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温暖而多雨的地区。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区。

资源分布: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3.秋子梨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功效与作用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①《千金·食治》:除客热气,止心烦。

②《唐本草》: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差。又主热嗽,止渴。

③《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

④《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

⑤《开宝本草》:主客热、中风不语,又疗伤寒热发,惊邪,嗽,消渴,利大小便。

⑥《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

⑦《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⑧《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⑨《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去皮、核)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或捣汁点眼。

性味

甘、微酸、凉、无毒

归经

肺;胃;心;肝经

梨图片

药物形态

①白梨

落叶乔木。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越年生的枝紫褐色,有皮孔。叶互生;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40厘米,宽约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罕圆形,叶缘锯齿锐细如针,初时两面有绒毛,后变光滑;叶柄长2.5~7厘米。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花梗长1.5~3厘米;苞片2,针状;萼片基部狭窄,有腺状锯齿。内面有黄色细毛;花瓣5,白色,卵形;雄蕊20;花柱5或4,与雄蕊约等长,光滑。梨果球状卵形,直径2.5~3厘米;先端留有残萼;果梗长3~4厘米;果皮黄白色,稍有斑点。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华北、西北和辽宁等地。

②沙梨

乔木。小枝光滑或幼时有毛。叶略革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7~13厘米,宽4~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近乎心脏形,或广楔形,边缘密生刺尖状锯齿,两面无毛,或嫩枝叶有绒毛;叶柄长3~4厘米。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9朵;萼片5,自基部分裂,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尖,长0.6~1厘米,较花托长2倍,缘有腺质锯齿,内面基部有黄毛;花瓣5,卵形,长1.5~4.5厘米,白色,先端有不规则的缺刻,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5或4,无毛,与雄蕊同长。梨果近球形,皮赤褐色,或青白色:果肉稍硬,顶部无残萼。种子楔状卵形,稍扁平,黑褐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淮河流域。

③秋子梨

乔木。嫩枝有绵毛,旋即脱落。叶近圆形或广卵形,长5~10厘米,宽4~8厘米,先端尾尖,边缘有刺毛状尖锯齿,基部通常圆形,有时心形,两面无毛,光泽;叶柄长2~6厘米,幼时有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12朵:萼片三角形,先端渐尖,边有绒毛;花瓣白色;雄蕊多数。梨果近球形,径长1.5~6.5厘米,暗绿色稍带褐色,或黄色,常有红色斑点;花萼宿存;果柄直生,不下垂,长1.5~2厘米。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我国东北及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

白梨果实含蔗糖,果糖等。沙梨果实含苹果酸,枸橼酸(citrie acid),果糖、葡萄糖,蔗糖等。

性状鉴别

1.白梨 果实多呈卵形或近球形,通常直径5-7cm,先端有残留花萼。基部具肥厚果柄,长3-4cm,表面黄白色,有细密斑点。横切面可见白色子房4-5室,种子倒卵形,微扁,长6-7mm,褐色。果肉微香,多汁,味甜微酸。干品为圆形横切片,多卷缩,直径2-2.5cm。外皮淡黄色,有细密斑点。果肉黄白色,有的可见子房室,或灰褐色种子。气微,味甜微酸。

2.沙梨 果实近球形,先端微向下陷,先端无宿萼。表面浅褐色或棕褐色,有浅色斑点。横切面可见子房室2-5,种子楔状卵形,稍扁平,长8-10mm,黑褐色。干品多为切片,常皱摺或粘叠在一起,展平后呈圆形薄片,宽4-5-7cm,厚约1mm。外皮深棕色,常具灰白色斑点稀疏散在。果肉厚,占片面的大部分,黄棕色,粗糙,略呈颗粒状,横切片的中部可见5室,每室具1颗黑褐色种子,有时种子脱落而呈空洞状。质稍软,微具糖性。气微,味甜。

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苹果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冬季最低温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多数品种可安全越冬。根系发达,喜光喜温,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种植,尤以砂质壤土山地为理想。

2.栽培技术:多用于嫁接。春季移栽的棠梨苗,只要管得好,可于当年8月进行腹接,年底或来春即可出圃。定植时间以落叶后至萌芽前这一阶段为最好,行株距一般7m×5m,每1HM2300株左右。

3.可间种豆类、花生等矮杆作物。注意施肥和整形修剪。

4.病虫害防治:黑星病,为害枝和叶和果实,喷1:2:200波尔多液,以后每隔半月喷药一次,连喷4-5次。

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梨,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

②《纲目》:"《别录》着梨,止言其害,不着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然惟乳梨、鹅梨、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及寒嗽忌服。《本草经疏》: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妇人产后、小儿痘后。胃冷呕吐,法咸忌之。

出处

《别录》

药方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温病条辨》雪梨浆)

2.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革养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3.治小儿心藏风热,昏惜躁闷,不能食: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人粳米一合,煮粥食之。(《圣惠方幻

4.治消渴:香水梨(或好鹅梨,或江南雪梨,俱可),用蜜熬瓶盛,不时用热水或冷水调服,止嚼梨亦妙。(《普济方》)

5.洽卒咳嗽:一、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置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偎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二、梨,去核,纳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三、梨,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缓火煎,细细含咽。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令嗽更极,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孟诜方》)

6.洽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摘元方》)

7.清痰止嗽: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

8.治中风痰热:梨汁同霞天育、竹沥、童便服。

9.治急惊风热痰壅:梨汁和牛黄服之。

10.治血液衰少,渐成噎膈:梨汁同人乳、蔗汁、芦根什、童便、竹沥服之。(

7.方以下出《本草求原》)

11.治反胃转食,药物不下: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之。(《圣济总录》)

12.治卒患赤目胬肉,坐卧痛者:好梨一颗(捣,绞取汁),黄连三枝(碎之)。以绵裹渍令色变,仰卧注目中。(《本草图经》)

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知识

前列腺有病,少吃梨

前列腺有病,少吃梨

秋高气爽,本是个气候宜人的好时节。然而,却有不少男人在这个季节遭遇难言之隐。秋季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逐渐寒冷时,受前列腺疾病之苦的人就增多起来。专家指出,秋季预防前列腺疾病,护腺最重要。特别对于那些的患者,更应于秋季及早地接受正规的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症状,安然过冬的目的。中医历来讲究是病三

  • 发布于 2022-02-13 18:26:24
感冒后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

感冒后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

基本好了,剩余一点总不好,那就分清此时的寒热状态。剩余一点寒邪残留体内,用烤,剩余一点热邪,用川贝炖梨,不能用一个方法处理一切情况。很多家长对孩子感冒后的咳嗽很是头疼,我介绍两个简单的方法。中医分析疾病,从两方面考虑,古人认为疾病一定会向两个方向发展,把事情简单化,就是阴阳,具体而论,就落实在寒热上

  • 发布于 2022-02-13 18:16:42
秋季吃梨治病养生知多少

秋季吃梨治病养生知多少

秋季是吃梨的好季节,每日一梨,可以防治。中医认为,吃梨的方法不同,具有不同的治病良效。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咽干舌燥,或噎嗝、大便干结、饮酒过多之症。秋天每日坚持吃两个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梨还有清热、镇静神经功效,对于、心脏病、口渴、目眩

  • 发布于 2022-02-13 18:26:29
久咳不愈 生姜鸭梨

久咳不愈 生姜鸭梨

鲜切3~5片,不要过厚,切碎加适量仁和拌匀,每日分3次服用。或用新鲜,切碎后加入,以开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服用。(2个可加50克白糖)。此方化痰止咳作用显着,尤其对风寒和虚寒久咳更有疗效。鸭梨1500克,250克,适量。将鸭梨、生姜分别切碎,取汁,放于锅中,文火煎至稠粘似膏,加入一倍量的及已制好的,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13
梨膏糖

梨膏糖

糖,不仅是零食,是中药,还是南方孩子童年快乐时光不可或缺的片段。儿时,小贩的小锣一敲,一大帮孩子就会纷纷从小巷跑出来,围成一大圈,看 “小热昏”,更重要的,是说唱者口袋里的梨膏糖。每到节目尾声,他们总会免费发放梨膏糖,“多吃梨膏糖,好得快咧”。一双双小黑手早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来了。既吃了,就捧个场呗,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20
梨

梨 属科植物梨。品种甚多,中国各地栽培。以肉脆、汁多、味甜者为佳。性味 甘、寒、微酸,无毒。成分 果实含有机酸(为酸、酸,,糖类(椅、蔗糖等,,维生素B、c。功用 润肺,清心,止,消痰水。生梨用为化痰止咳药。[,急性支气管炎]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碎,加烛水服。大生梨1个,切去盖,挖去心,加入3克,仍

  • 发布于 2022-02-13 18:26:13

相同药味中药

地菍根

地菍根

活血,止血,利湿,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崩漏,白带,痢疾,瘰疬,牙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劳损。 ②《岭南采药录》:治产后腹痛,赤白痢。 ③《闽东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经,崩带,血痢

  • 发布于 2022-01-11 21:26:51
川牛膝

川牛膝

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

  • 发布于 2022-01-26 06:40:11
白茎鸦葱

白茎鸦葱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 发布于 2022-02-12 12:14:05
竹荪

竹荪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养食品

  • 发布于 2022-01-28 07:32:04
翡翠

翡翠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水疾,利小便。

  • 发布于 2022-02-02 00:02:00
苏铁叶

苏铁叶

理气止痛;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主肝胃气滞疼痛;经闭;吐血;便血;痢疾;肿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1-27 16:48:49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