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饮食养生 > 正文

饮食有节胜食疗

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清淡饮食,《吕氏春秋》曾说:“肥肉美酒,勿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所以《医学心悟》主张:“莫嗜膏粱,淡食为最”。

近年来,在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单就食疗养生而言,各种理论充斥于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等传媒,使人们真假难辨。其实,与其追求各种食疗药膳来保健,不如首先做到饮食有节。

食宜清淡,切忌肥甘

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清淡饮食,《吕氏春秋》曾说:“肥肉美酒,勿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所以《医学心悟》主张:“莫嗜膏粱,淡食为最”。这些论述都说明清淡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之所以有许多生活方式病,如、、、等也往往与量、高脂饮食密切相关。古人之谓清淡饮食还专指从味道上而言的“淡食”,主张“少咸”,孙思邈曾提出“咸多促人寿”的观点,“促”是短的意思。现代研究也证实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等均与过量有关。

调配适宜,谨和

古人认为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进行全面而合理地搭配,才能使人体获得不同的营养。《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方案,指出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是饮食的主要成分,应当尽可能全面而均衡地摄取,以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五味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主要气味,调和五味指的是在事物选择上尽量做到五味搭配合理。二是在烹调方法上人为地加以调整,充分利用五味的制约和生化作用,这样既保证了营养的全面性,又调剂了口味,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食宜按时,食宜节量

按时节量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吕氏春秋》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也说:“食哉惟时”。说明古人两千年前就有吃饭定时的记载。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一日三餐制,每餐间隔4~5小时,是很有道理的。节量是指在饮食的数量上给以适当调节和节制。《洞微经》曾云:“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孙思邈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这种似饥非饥,似饱非饱的饮食原则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生理机能衰退,消化功能减弱,就更应该在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要的前提下节制饮食。因此,过节时全家尤其有害。

调适寒热,顾护脾胃

寒热为食物的属性,过寒或过热均可损伤脏腑,给健康带来危害。中医理论对食物寒热的要求是“热无灼灼,寒无沧伧”。《千金翼方》也说:“热无灼齿,冷无冷齿”,指出了食物寒热应掌握的尺度。这些论述所强调的总原则是勿使寒热太过,当然寒热调适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食物品种不同及个体承受能力的差异而定。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经常进食太热的食物易灼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而引发相应疾病,过食生冷则易损伤脾胃而损伤消化功能,因此,调适食物寒热,顾护脾胃功能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饮食宜忌,牢记常遵

饮食有所宜,亦有所忌。《养生录》提出饮食六宜,即“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轻些”,系统提出了进食在时间、速度、数量、味道、质地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实际要求。这实际上是饮食的总原则。而六宜的反面即进食之所忌。具体言之,又分食时宜忌:如食时宜专致忌分心,宜舒畅忌慎思,宜细嚼缓咽,忌粗嚼急吞等;食后宜缓行忌急走,食后宜摩腹忌卧等。对饮料宜忌有饮茶不宜过量,饭前午后及睡前不宜饮。饮酒要做到三适即适量、适时、适情等。这些主张都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科学精髓,过年时人们尤其应该注意。

相关推荐

冬春换季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对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有很大调节作用。按照“天人相应”养生原则,要注意养护人体阳气,多吃葱、姜、蒜、等温性食物,祛阴,杀菌防病。、可生发阳气立春刚过,正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虽略有升高,但忽冷忽热,是流感、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对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有很大调节作用。按照

骨折后4饮食误区

后病人(特别是术后病人)由于骨和软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需要,医生往往叮嘱病人:营养要跟上,骨头才长得快。但不少病人或家属在饮食方面经常存在一些所谓的“忌口”误区。是“发物”民间有人认为是“发物”,骨折术后吃了伤口会感染,故要忌口,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从医学上讲,伤口是否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细菌污染、

生酮和低脂饮食哪个好,生酮和低碳饮食的区别

生酮和低脂饮食哪个好,生酮和低碳饮食的区别

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均衡都容易造成体型肥胖的问题,近年来,在减肥领域开发出了很多帮助减肥瘦身的饮食模式,比如低脂饮食、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等。那么生酮和低碳饮食的区别是什么呢,生酮和低脂饮食哪个好呢? 1、生酮和低碳饮食的区别 从概念上来说,生酮饮食属于低碳饮食的一种。生

不同体质饮食护胃法

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肢体倦怠、、时有、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

饮食保健因人而异

时下,谈论饮食养生的电视讲座可谓目不暇接,好多人是专家怎么讲就怎么做,而忽略了个人生理特殊性,忽略了不同个人的适应性和需要。医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每天服用7克素的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血压明显下降。中含有丰富的大蒜素,大蒜素可以在人体内分解成多种有机硫化合物,这些有机硫化合物可以降低血脂,防止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