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养生粥 > 正文

食粥养生

食粥养生由来久,神仙皇帝也嗜粥。慢煮锅中米和水,五谷杂粮求长寿。

粥对中国人是最熟悉的食物,源远流长。清朝道光皇帝就有“谷粟为粥合豆煮”来赞美粥的诗句。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在滦平打猎迷路,饥饿难耐,在山沟里遇到农家,喝了香喷喷的粥,龙颜大悦以后把粥引进了御膳房。现在喝粥早已不是单单为了裹腹,除了养生健身治病外,还在中国形成了“粥文化”。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药粥62种。清朝还出有《粥谱》专著,写进了200多种药粥,可见粥的治疗作用之大.深入人心。

现代研究指出,以米煮粥,淀粉可以转化为糊精,大分子成分可在缓慢的煮熬中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成分。粥内含有多种酶,可以帮助消化,喝粥可以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又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减肥。

煮粥配料灵活,不论是为了好吃还是为了健康,可以随时变化。如按季节喝粥,冬天适合喝,可温胃健脾;夏天喝,可清热消暑;春天喝,可养肝;秋天喝,可滋阴润燥。

按养生健身喝粥,者喝,可安神补心;者喝粥,可补肾壮骨;产妇喝粥,可养血健脾;者喝,可清热利湿;大便溏泄者喝,可健脾益气;不利者喝玉米粥,可利水;者喝粥,可益气通便,如此等等。

用鲜花做原料煮粥,清醇怡神,鲜美爽口,如可清心安神、止咳润肺;粥可提神醒脑、散瘀;粥可用于风热、咽喉红肿;可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以花煮粥,米应先煮,粥好再下花,花煮适度即可。

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之松动,咀嚼,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喝粥不但软硬适度,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老人益寿延年有益。

熬粥的方法随各地习惯不同,差异颇大。《随园食单》称“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说米要煮到融洽的程度。所谓融洽,应该是水米交融,米不但烂透,而且应均匀地悬于粥中,这要求水和米的比例合适,煮的时间合适,开锅以后应以文火慢煮,中间不再加冷水,也不应加碱,以防维生素遭破坏。一些难以煮烂的谷物、豆类、等,应先用凉水浸泡软了再下锅,而薯类、、、等则先切块,后下,煮烂后仍保留原来形状者最为适宜。喜甜食者放糖最好粥煮好后放在碗里,随吃随放,不可把糖过早放在锅里再煮,以免影响粥的黏稠。

相关推荐

《内经》饮食养生之顺时辩证选食

饮食养生作为《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大量深刻精辟的养生学原理,深入研究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对

辨野菜 话养生

 又叫地菜、荠荠菜、田儿菜。可生食、炒吃,又可烧汤、做馅。用烹制的菜点,如荠菜饺子、荠菜丸子、荠菜羹等,其味道鲜美诱人。荠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民间素有“三月三,荠菜当”之说。荠菜味甘、性平、无毒,有和脾健胃、明目止血、等功效。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经常食用,对预防和治疗因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症有

七项饭后养生法

有人养生只注意大的方面,如饮食、运动、休闲等,对饭后如何使机体得到平衡,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以维持身体健康,却被多数人忽视.有人养生只注意大的方面,如饮食、运动、休闲等,对饭后如何使机体得到平衡,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以维持身体健康,却被多数人忽视。殊不知,饭后养生非常重要,对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起到不

膳食养生最需要的十种好食物

,维生素A素有"护眼小卫士"之称,如果人体缺乏它,眼睛感受弱光的能力便会下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减退,严重时容易患上症。维生素A是由素转变而成的。除胡之外,红薯中也富含丰富的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而且常食红薯对皮肤有好处。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等都需要

三伏天护胃养生粥

将泡发,洗净切丝。大米淘洗干净,备用。洗净,去核,切丁。锅中加600毫升水,把丝倒进去,开中火煮。水煮开后,把淘洗好的大米倒进去。煮开后,改小火煮20分钟,倒入切好的丁,用勺子不停地搅拌10分钟,可以使粥更快变稠。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的胃肠功能减弱,是大多数人的普遍现象。此时,如能来一碗清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