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丝瓜根
活血,通络,消肿。治偏头痛,腰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②《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丝瓜皮
治金疮,疔疮,坐板疮。 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治金疮疼。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丝瓜络
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
丝瓜花
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痔疮。 ①《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④《重庆草药
丝瓜蒂
①《学圃杂疏》:治小儿痘。 ②《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丝瓜藤
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
丝线吊芙蓉
利水;活血。主水肿;肺结核;跌打损伤
丝绵木
根、茎皮:止痛。用于膝关节痛。 枝、叶:解毒。外用治漆疮。
丝茅七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风热感冒;痈肿总人口毒;事实上太疱疹;月经不调;乳少不畅;跌打损伤
丢了棒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湿脚痛,酒顶,用叶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肿痛。其根浸酒更妙。 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风湿酒风。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