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芡实叶
治胞衣不下,吐血。 ①《随息居饮食谱》:治胞衣不下。 ②《重庆草药》:行气,和血,止血。治吐血。
芡实根
治疝气,白浊,白带,无名肿毒。 ①《食性本草》:主小腹结气痛。 ②《重庆草药》:补脾益肾。治白带。
芡实茎
《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芥子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
芥菜
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芥蓝
解毒利咽;顺气化痰;平喘。主风热感冒;咽喉痛;气喘;并能预防白喉
芦叶
治上吐下泻,吐血,衄血,肺痈,发背。 ①《纲目》:治霍乱呕逆,痈疽。 ②《本经逢原》:烧存性,治吐衄诸血。 ③《玉楸药解》:清肺止呕。治背疽肺痈。
芦子
温中散寒,活络止痛,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咳喘,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痛,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牙痛,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烫火伤,乳腺炎等。
芦子兰
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于感冒,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芦子藤
①《云南中草药》:舒筋活络,温经利湿,行气止痛。治风湿,月经不调,胃痛,跌打损伤。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流感,感冒,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