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茴香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 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 ③《开宝本草》:主膀胱、
茴香根
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胃寒呕逆、腹痛,风湿关节痛。 ①《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肾经。治肾气冲心卒痛。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膀胱疝气。 ③《天宝本草》:治胃气胀满。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
茴香茎叶
驱风,顺气,止痛。治痧气,疝气,痈肿。 ①《药性论》:卒恶心腹中不安,煮食之即瘥。 ②《千金·食治》:主霍乱,辟热,除口气。 ③《动植物民间药》:驱风,解热。 ④《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
茴香虫
治胃痛,噎膈,小肠疝气。 ①《本草衍义》:治小肠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③《四川中药志》:治噎膈。
茵芋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④《日华子本
茵陈
清湿热,退黄疸。
茶
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叶:用于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 根:用于肝炎,心脏病水肿。
茶叶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 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
茶子
《纲目》: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茶子心
①《陆川本草》:行气疏滞。治气滞腹痛泄泻。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