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茨菇草
止血,催产。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
茭白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
茯神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
茯神木
平肝安神。治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 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②《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
茯苓皮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茱卷皮
活血;散瘀;止痢。主跌打损伤;细菌性痢疾
茱苓草
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治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茳芒
①《本草拾遗》:火炙作饮极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调中。 ②《云南经济植物概论》:为解热药。
茳芒决明
消炎,止痛,健胃。治痢疾,胃痛,肝脓疡,喉炎,淋巴腺炎。外用治阴道滴虫,烧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