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蜀羊泉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目昏赤;乳腺炎;肋腺炎;疥癣;疥癣瘙痒
蜀葵
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子:利尿通淋。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 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并解河豚毒。 花、叶:
蜀葵叶薯蓣
燥湿理脾,强筋壮骨。
蜀葵子
利水通淋,滑肠。治水肿,淋病,便秘,疮疥。 ①《本草拾遗》:治一切疮疥并瘢疵土(土,《纲目》引《日华子本草》作’赤’)靥。 ②《日华于本草》: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
蜀葵根
清热凉血,利尿排脓。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 ①《本草拾遗》: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 ②《本草衍义》:取红单叶者,治带下,排脓血恶物。 ③《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
蜀葵花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 ②《千金·食治》:定心气。 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
蜀葵苗
治热毒下痢,淋病,金疮。 ①《千金·食治》:除客热,利肠胃。 ②《本草拾遗》:叶,烧为末,敷金疮;捣碎,敷火疮;又:叶炙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捣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饮之。 ③《本
蜂房
祛风,功毒,杀虫,止痛。用于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
蜂斗菜
①《江西草药》:解毒祛瘀。治扁桃体炎,痈肿疔毒,毒蛇咬伤。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痛,解毒祛瘀。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蜂毒
①《药材学》:“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脓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②《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