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蛋不老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坚块,活血,止痛。治腹中包块,淋巴结结核,风湿骨痛,虚痨咳嗽,疮毒肿瘤。 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血。治寒热痧症,跌打损伤。
蛎菜
清热解毒;利尿。主中暑;甲状腺肿;水肿
蛏
补虚,利水,解毒。 水肿:蛏干半斤,烧酒1斤,炖食。 痢疾:肉加醋煮食,服数次。 外用治项痈。
蛏壳
①《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②《泉州本草》:治胃病。
蛏肉
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①《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②《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③《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
蛞蝓
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①《本经》:主贼风歪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②《本草衍义》:治蜈蚣、蝎毒。 ③《纲目
蛟龙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外用治烧烫伤,疮痈疖肿。
蛤仔
清热解毒。主臁疮;黄水疮
蛤叶薯
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主淋巴结炎;跌打肿痛
蛤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