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蛤蒌
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蛤蚧
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
蛤蜊
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带,痔疮。 ①《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 ②《嘉佑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③《医林纂要
蛤蜊粉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 ①朱震亨: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②《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
蛤蜊肉
润五脏,止消渴,软坚散肿,为营养品,又为利尿药,且有变质软坚之功。 治项下瘿瘤(包括淋巴腺肿、甲状腺肿等):蛤蜊肉经常煮食。 肺结核、阴虚盗汗:蛤蜊肉加韭菜(韭黄更好)煮作菜经常食。
蛮刀背
去瘀,消痈肿。治跌打损伤,扭伤,血热。
蛴螬
破血,行瘀,散结,通乳。治折损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目翳,丹毒,痈疽,痔漏。 ①《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②《别录》:疗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
蛾药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扁桃体炎,咽喉炎。
蜀五加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蜀漆
除痰,截疟,消症瘕积聚。 ①《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 ②《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③《药性论》:主治瘴疟多时不瘥,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 ④张元素:破血,导胆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