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麂肉
①《本草拾遗》:主野鸡病,煠出作生,以姜酢进食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暖胃,耐饥。化湿祛风,能瘳五痔。
麋肉
益气,强筋。治虚劳不足,腰脚软弱。 ①孟诜:益气补中,治腰脚。 ②《嘉佑本草》:补五藏不足气。 ③《医林纂要》:补肾益精,健骨充髓。略同鹿肉。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弱,益气力,强筋骨,调血脉,治产
麋脂
通血脉,润皮肤。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 ①《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 ②《别录》:柔皮肤。 ③《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 ④《医学入门》:面生疱疮,
麋茸
壮阳,补精,强筋,益血。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筋骨疼痛,男子阳痿,女子不孕。 ①《唐本草》:服之功力胜鹿茸。 ②《本草蒙筌》:骨软可健,茎痿能扶。 ③《纲目》:治阴虚劳损,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阴
麋角
强筋骨,益血脉。治虚劳内伤,腰膝不仁,筋骨疼痛。 ①《别录》:主痹,止血,益气力。 ②孟诜:补虚劳,填髓。又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作粉长服。 ③《日华子本草》:添精补髓,益血脉,暖腰膝,悦色,壮阳,
麋骨
《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
麒麟尾
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清肝凉血,消肿解毒。治目赤肿痛,鼻衄;外用治痈疽疮疖,阴囊红肿,乳疮。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藤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蛇伤,痈疖,百日咳,目
麒麟菜
《纲目拾遗》:消痰。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麝肉
补虚消积。主腹症腹块;小儿疳积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