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鹿角胶
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②《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
鹿角芦荟
泻火解毒;通便。主肝热目赤;头昏;肺热喘咳;实热便秘;疮痈肿痛;狼疮
鹿角草
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 ①《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③《内蒙古中草药
鹿角霜
补虚,助阳。治肾阳不足,腰脊酸痛,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胶,功效略缓。 ②《医学入门》:治五劳七伤赢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治梦遗。 ③《本
鹿蹄根
治疥疮,湿疹,发痧肚痛,跌打损伤。 《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清热,解毒。治疥疮,湿疹。
鹿蹄肉
治风寒湿痹,腰脚酸痛。 ①《千金·食治》:主脚膝骨中疼痛,不能践地。 ②《日华子本草》:治脚膝酸。
鹿靥
治瘿病。
鹿骨
补虚羸,强筋骨。 ①《别录》:安胎,下气。 ②《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③《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④《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⑤《四川
鹿髓
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血枯。 ①《别录》: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咳逆,以酒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 ③《纲目
鹿齿
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腹痛。 ②《本草蒙筌》:理鼠瘘,攻疮毒,水磨湿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