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鹰骨
续筋骨,祛风湿。治损伤骨折,筋骨疼痛。 ①《纲目》:伤损,接骨。 ②《医林纂要》;壮筋骨,益气力,除痹祛风,明目,去积,消鸡骨鲠。 ③《陆川本草》:续筋骨,祛风湿。治损伤,接骨,风湿骨痛。
鹳肉
《河北中医药集锦》:治干血痨,经血不来,身痛发烧,喘咳。捞鱼鹳一只,煮熟连汤吃。
鹳骨
治痨瘵,胸腹痛,喉痹,蛇咬。 ①《别录》:主鬼蛊诸疰毒,五尸心腹疾。 ②《药性论》:治尸疰、鬼疰腹痛。炙令黄,末,空心暖酒服方寸匕。 ③《本草拾遗》:脚骨及嘴主喉痹,蛇虺咬,及小儿闪癖,大腹痞满,并煮
鹿仙草
益肾养阴;清热止血。主肾虚腰痛;虚劳出血;痔疮出血
鹿头肉
补气益精。治虚劳,消渴。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多梦妄见者。 ②《日华子本草》:治烦满多梦。
鹿寿草
①《陕西中药志》:常作调经药。代茶饮,用于妇科阴虚、白带。 ②《陕西草药》:补肾壮阳,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
鹿尾
①《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②《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鹿心草
补肾壮阳;健脾理气;止血。主阳痿;痢疾;胃痛吐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鹿梨
《本草图经》:煨食治痢。
鹿梨根皮
《本草图经》:治疮癣及疥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