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功效分类的中药
中药方中的药总称 ∶药物的气味或味道,即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来讲,涩归附于酸,淡归附于甘,所以中药的药味习称“五味”,也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头顶一颗珠】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详情 ]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 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 详情 ]
【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详情 ]
鱼腥草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鱼藤
治跌打肿痛,癣症。 ①李承祜《生药学》:作疥癣药。 ②《福建民间草药》:杀虫解毒。治脚癣。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杀虫。治跌打肿痛(皮肤未破),用于粉加酒炒热敷患处。
鲎肉
孟诜:治痔,杀虫。
鳝鱼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臁疮。 ①《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 ②《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③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
鸡内金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①《本经》:主泄利。 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
鸡冠花
凉血,止血。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 ①《滇南本草》:止肠风下血,妇人崩中带下,赤痢。 ②《纲目》:治痔漏下血,办白下痢,崩中,亦白带下,分赤白用。 ③《玉楸药解》
鸡爪草
《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治风湿麻木,鸡爪风,消瘰疬。
鸡血藤
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
鸢尾
消积,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滞胀满,症瘕积聚,臌胀,肿毒,痔瘘,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 ②《别录》:疗头眩。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臌胀病。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疗
鸦片
敛肺,止咳,涩肠,止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心腹筋骨诸痛。 ①《唐本草》: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 ②《纲目》: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 ③《本草求原》:性同于粟壳,而止痢止痛行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