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功效分类的中药
中药方中的药总称 ∶药物的气味或味道,即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来讲,涩归附于酸,淡归附于甘,所以中药的药味习称“五味”,也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头顶一颗珠】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详情 ]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 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 详情 ]
【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详情 ]
鸦胆子
清热,燥湿,杀虫,解毒。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④《医学衷中
鸭跖草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①《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
鸳鸯
治痔痿,疥癣。 ①《荆楚岁时记》:主齿痛。 ②《千金·食治》:主瘘疮,清酒浸之,炙令热以薄之,亦炙服之。 ③《嘉祐本草》:主诸瘘疥癣病,以酒浸炙令热,敷疮上,冷更易。
鹅不食草
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 ②《四声本草》:通
鹅肉
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虚羸,消渴。 ①《别录》:利五脏。 ②《本草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钦之。 ③《日华子本草》:白鹅:解五脏热,止渴。苍鹅:发疮脓。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
鹅脚板
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①《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③《福建中草药》:
鹤草芽
驱虫。用药绦虫病。
鹤虱
杀虫。治虫积腹痛。 ①《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②《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③《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④《本经逢原》:善调
鹧鸪
①《唐本草》: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瘥者,合毛熬,酒渍服之;生捣取汁服最良。 ②孟诜: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 ③《医林纂要》:补中消痰。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五脏,开胃,益心
鹧鸪脚
治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