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药膳食谱 > 正文

药膳进补当心误入歧途

每年立秋后,一些病弱体虚者有在家中自制药膳的习惯,也有不少商家打出秋季药膳进补的招牌。然而,在我们身边,因为食用药膳不当而致病者大有人在。

吴小姐的妈妈退休了,听说药膳对身体有好处,从药店买回了、、等煲了一罐。晚餐时,一家人都享受了这罐汤,可吴小姐也因此一晚上都没有睡意,,不停地喝水后又不停地上厕所。后来听医生说,、、红枣炖的鸡汤虽说能大补元气,但对于身体健康的吴小姐来讲就是画蛇添足了,这样很。

相比之下,李先生则没那么幸运了。李先生和几位好友在一家小餐馆聚会,老板推荐最新的特色菜“煲”,称可以温阳补肾、强身健体。一直认为自己肾虚的李先生特地点了这道菜。谁知酒足饭饱之后,李先生突然感到一阵,朋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才稳定了病情。病因很简单,原来不懂药物搭配的厨师在煲里随意放了黄芪、和一起炖煮,羊肉是热性温阳之品,也有温阳作用,而且附子中含有碱,会对心脏节律产生副作用,所以,诱发了本来心脏不太好的李先生。

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备医药常识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药膳进补,难免会误入歧途。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在四千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五百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鲜的大约有60味,有、人参、、、、、、、、、、、黄芪、白勺、、、、、、、、、首乌等,这些药材以植物药为主。

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与食物配伍、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中医对药膳有着严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药膳与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因遗传、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体质在生理、病理、心理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制作和食用“药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辨体施食”,正常成人可分成不同的体质,根据各人体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这样才能调整体质、有利健康,在防病于未然的同时,起到良好保健作用。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

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考虑自身的体

质、健康状况以及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

在药膳治疗中,不仅要讲究非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大葱、红枣、、羊肉、等,具有温里、、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藕、、梨、、、等,具有清热、、、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能渗利,如、等。

2.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并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通过与食物的调配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

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药膳烹调的特点是以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为主,做到既具补益作用,又具菜肴鲜美的特点,以诱发人们的食欲,从而达到确切的功效。

3.优选药材,科学烹制

药材的选用也讲究“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人体体质和食物的搭配、本身的药性,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物首先要净选,使之清洁干净,无杂质异物,无尘土,无霉变腐烂,还要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质量优良。

为保证药膳疗效,还应对药材与食物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有的需切片、切丝、切丁或切段,有的需粉碎为细末,有的则需按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加工,以减其毒性或副作用。

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中药以及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也可先将中药煎煮,滤取药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调过程中加入药汁,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4.适量有恒,有的放矢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对于无病者可适当食用某些保健养生膳。对于体质虚弱或患病者还应当用药治,并配合药膳治疗。而在疾病康复期或对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药膳调治可能更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药膳改善呼吸道问题

滋阴材料:3克,250克,、各12克,15克,白8克。做法:把、和放入药袋中,加适量水熬煮约40分,汤汁备用。之后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10分钟后,熄火焖约一小时。1、滋阴粥材料:沙参3克,250克,玉竹、麦冬各12克,红豆15克,8克。做法:把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

  • 发布于 2022-02-13 18:25:14
自制明目药枕 药膳明目功劳大

自制明目药枕 药膳明目功劳大

明目药枕:苦荞麦皮200克, 石菖蒲100克, 木贼草50克, 夜明砂50克, 黑豆皮200克, 决明子80克, 菊花150克, 苦丁茶20克。 以上药混匀,装入布袋枕用。 此枕清热祛风、 明目解毒, 用于头痛目赤、 视物不清、 耳聋耳鸣。 清热药枕:荞麦皮、 绿豆皮、 黑豆皮、 决明

药膳调治肩周炎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不足、、血不荣筋,或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本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患者肩部疼痛,活动或手持重物后加重,肩关节外展和内外旋活动均受限制。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不足、气弱、血不荣筋,或感

骨科疾病药膳方

用15克,2只;取秋季成熟木瓜,纵剖后晒干,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浓取汁去渣,与洗净剖开的猪蹄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以大火烧开后,加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再改用小火煨炖至猪蹄皮烂筋酥,入五香粉、味精、芝少许即成,吃肉饮汤。木瓜猪蹄:用木瓜15克,猪蹄2只;取秋季成熟木瓜,纵剖后晒干,切片入锅,加水

可改善低血压的药膳

薏米:鲜200克,20克,薏米50克,15枚。山药洗净、刮皮、切块待用,薏米淘洗干净待用,用水冲洗后,用适量清胀,洗净。然后一同入沙锅,加水1000毫升,沸后改小火煮至薏米烂熟即成。此款的功效是补气养血,健脾生津,养肝益肾,适用于、、、肺虚、、精神倦怠等症。蒸:15枚,红参片6克,30克。将莲子洗净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