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候,北方进入严寒。有俗语说:“三九四九,棒打不走。”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北方人想出了许多办法抵御严寒,而涮,就是一种既能够抵抗寒冷,又暖身滋补的美食。
涮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到水煮羊肉片,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点了这道菜,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上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于是得名“涮羊肉”。
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根据《中国烹饪》1984年11期所载董治的《火锅古今谈》文,辽代初期已有涮肉火锅。文中提到,根据考证,内蒙古昭乌达出土的壁画,其内容就是辽代初期的涮肉火锅。火锅的前面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放着盛配料的两个盘子,还有两盏酒杯。桌的右侧备有大酒瓶,左侧用特制的铁筒,盛以满满的羊肉块。壁画中三个契丹人围着火锅,席地而坐,有的在锅中涮食羊肉。
北京涮羊肉是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形成的,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有锅底久涮不淡,羊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点。好吃的涮羊肉原料用的是内蒙古的绵羊肉,只用其“上脑”、“小三岔”、“条”等五个部位的肉.并剔去筋膜和骨底,经冷冻压实,切成适度薄片,放在火锅沸水中轻涮。再蘸取已备好的酱、腐乳、花、卤虾油等调味佐料食用。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