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藏菌陈
清肝利胆退黄;利水消肿。主急性黄恒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水肿
藏菖蒲
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藏青杠
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
藏青果
治虚证白喉,喉炎,扁桃体炎,菌痢。 ①《饮片新参》:治阴虚白喉,杀虫生津。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生津,解毒涩肠。治肺炎,痢疾,阴虚白喉。解乌头毒。
藏鮡肉
健脾和胃;补虚调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藏鮡胆
解毒;消肿;退翳明目。主疮疡肿毒;烫火伤;目生翳障
藏鮡骨
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主消化不良;水肿
藓生马先蒿
大补元气,生津安神,强心。治气血虚损,虚劳多汗,虚脱衰竭,血压降低。
藕粉
益血,止血,调中,开胃。治虚损失血,泻痢食少。 ①《本草通玄》:安神,开胃。 ②《本经逢原》:治虚损失血,吐利下血。又血痢口噤不能食,频服则结粪自下,胃气自开,便能进食。 ③《纲目拾遗》:调中开胃,补
藕节
止血,散瘀。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①《药性论》: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皆治之。 ②《日华子本草》):解热毒,消瘀血、产后血闷。合地黄生研汁,(入)热酒并小便服。 ③《滇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