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药味分类的中药
中药按照药味分类包括五味,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效用的本草编写先例,从而为五味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后来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小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详情 ]
【粉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详情 ]
【胡桃油】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 ①《纲目拾遗》:补火。 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详情 ]
酸水草
渗湿解表。
酸浆
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①《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②《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③《嘉祜本草》:主腹内热结眉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
酸浆根
清热,利水。治疟疾,黄疸,疝气。 ①《蜀本草》:捣其汁,治黄病多效。 ②《现代实用中药》:利尿,镇咳,解热。 ③《黑龙江中药》:治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
酸浆菜
清热利湿。治肝气不舒,肝炎,坏血病。
酸猴儿
祛风除湿,清肺解毒。主风湿热痹,肺热咳嗽,漆疮
酸石榴
治滑泻,久痢,崩漏,带下。 ①孟诜:治赤白痢腹痛者,取一枚并子捣汁顿服。 ②《本草拾遗》:止渴。 ③《蜀本草》:《图经》云,止痢。 ④《纲目》:止泻痢,崩中,带下。 ⑤《随息居饮食谱》:解渴,醒酲。
酸藤木
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
酸藤果
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酸角
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①《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
醉针茅
消肿;止痛。主关节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