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饮食养生 > 正文

水果养生之梨

水果养生之梨

梨虽然很甜,但是它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并且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纤维可以帮助肠胃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有助减肥,比较适合爱吃甜食又怕胖的人食用。

梨性味甘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对于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痰热惊狂、噎膈、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食治卷》中记载其可以“除客热气,止心烦。”《唐本草》中记载其“主热嗽,止渴。”《食疗本草》则建议“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暗风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日华子本草》记载梨有“消风,疗,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的功效。《本草纲目》则记载其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则对生吃熟吃梨的不同功效做了简明扼要地归纳:“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本草求原》中则记载了“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的食疗方。

梨虽然很甜,但是它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并且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纤维可以帮助肠胃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有助减肥,比较适合爱吃甜食又怕胖的人食用。外出聚餐或应酬,包里最好备只梨,因为梨是水果中最好的口腔及肠胃“清洁工”。饭馆里的饭菜大都油腻或辛辣,吃后容易诱发便秘。饭后吃只梨,积存在体内的致癌物可大量排出。梨所含的纤维素大都为非可溶性纤维,能避免便秘及消化系统问题。咀嚼梨还能当“护牙剂”。大家在吃梨时会咀嚼到一些清脆的颗粒,它可有效清除牙缝里的菌斑。

需要注意的是,便溏及寒性咳嗽的患者忌服。明代药学著作《本草经疏》中还提醒“冷积、寒痰痰饮、妇人产后、小儿痘后、胃冷呕吐”等情况都不适合多吃梨。

相关推荐

久咳不愈 生姜鸭梨

久咳不愈 生姜鸭梨

鲜切3~5片,不要过厚,切碎加适量仁和拌匀,每日分3次服用。或用新鲜,切碎后加入,以开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服用。(2个可加50克白糖)。此方化痰止咳作用显着,尤其对风寒和虚寒久咳更有疗效。鸭梨1500克,250克,适量。将鸭梨、生姜分别切碎,取汁,放于锅中,文火煎至稠粘似膏,加入一倍量的及已制好的,

惊蛰美食――梨

惊蛰美食――梨

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梨有作用,夜者,睡前少吃梨。、、、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证状加重。另外梨含糖量高,者当慎。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都原产我国。根据《诗经》、《齐民

梨膏糖

梨膏糖

糖,不仅是零食,是中药,还是南方孩子童年快乐时光不可或缺的片段。儿时,小贩的小锣一敲,一大帮孩子就会纷纷从小巷跑出来,围成一大圈,看 “小热昏”,更重要的,是说唱者口袋里的梨膏糖。每到节目尾声,他们总会免费发放梨膏糖,“多吃梨膏糖,好得快咧”。一双双小黑手早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来了。既吃了,就捧个场呗,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20
感冒后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

感冒后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

基本好了,剩余一点总不好,那就分清此时的寒热状态。剩余一点寒邪残留体内,用烤,剩余一点热邪,用川贝炖梨,不能用一个方法处理一切情况。很多家长对孩子感冒后的咳嗽很是头疼,我介绍两个简单的方法。中医分析疾病,从两方面考虑,古人认为疾病一定会向两个方向发展,把事情简单化,就是阴阳,具体而论,就落实在寒热上

惊蛰吃梨 生津润肺

惊蛰吃梨 生津润肺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惊蛰(今年为3月6日)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这个时节,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已经是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